在虚拟货币的世界里,U 币(如 USDT 泰达币)因其相对稳定的价格表现,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。然而,买 U 卖 U 的交易并非如表面那般简单,一系列实际案例揭示了其中隐藏的巨大风险。
先看邓阿姨的遭遇。她通过社交平台结识了一位 “新朋友”,对方推荐其在某国外投资平台通过 U 币投资理财。考虑到虚拟币线上转账风险,“新朋友” 介绍了线下交易的卖币人。邓阿姨多次在家门口以现金与 “卖币人” 交易,每次都能看到 “电子钱包” 里 U 币到账。但这其实是犯罪分子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,通过后台操作展示假到账信息。一个月内邓阿姨投入数十万元,直到警方接到反诈指令上门劝阻,她才意识到被骗。
还有小吴的例子。为偿还信用卡欠款,小吴在境外聊天 APP 上与自称 “洗钱公司” 客服联系,对方称可从正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购买 U 币,再转至他们的 APP 上高价卖出赚差价。尽管有群友提醒这是违法的,小吴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参与了。他按要求操作,首次交易就获利 1600 元左右。但好景不长,警方接到群众报案,称被 “刷单” 诈骗,部分被骗资金流入小吴银行卡,小吴因此被传唤调查。经审查,小吴银行卡总流水 13 笔共 2.5 万余元,非法获利 5000 余元,最终因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刑。
在湖北枣阳,周某也陷入类似骗局。她在社交软件结识 “理财专家”,轻信购买 U 币投资可获可观收益,投入数万元积蓄。当资金不足时,“专家” 引导她从平台 “借款”,而这笔 “借款” 实际是他人的被诈骗资金。周某取现后,从自称 “U 币商人” 的马某手中购买 U 币并投入平台,最终血本无归。原来,马某所在的 “跑 U 团队” 通过 “U 币 — 现金 —U 币” 的流转方式,帮犯罪分子转移资金,马某也因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获刑。
这些案例警示我们,买 U 卖 U 交易在我国面临诸多风险。从法律角度看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被明确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,不受法律保护。交易过程中,投资者极易遭遇诈骗,如虚假交易平台、恶意操纵价格、资金挪用等。U 币交易还常被犯罪分子利用,成为洗钱、电信诈骗等违法活动的资金转移工具,普通投资者一旦卷入,将面临法律责任追究。在当前监管环境下,投资者应认清虚拟货币交易的非法性与高风险性,远离买 U 卖 U 等虚拟货币交易,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,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。